切换城市

首页
讲师查询 课程超市 免费比价 内训众包
袁茹锦

袁茹锦 暂无评分

人力资源 培训管理

付费查询讲师联系方式(无需注册 扫码即可)
仅需5.00元查询讲师或助教联系方式,仅限聘请讲师授课

立即购买

袁茹锦二维码
扫一扫讲师移动官网
任意分享朋友圈

袁茹锦:哪些情况下可以重构/优化书中内容?

发布日期:2020-04-11浏览:6556

我们都知道:尽信书不如无书。所以,在读书的过程中,我们和书的作者之间,完全可以以平等的身份、求知的心态、切磋的角度,来进行“交流”和“探讨”。

与书的作者“对话”的过程中,你能和作者一起,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全新的升级,创造出一个优于你和作者双方认知的新知识框架。

当然,你也可以在恰当的时机,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领悟,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优化更新,转化为比原书中的内容更有价值的课程,从而重构书中内容。

既然要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升级、优化、重构,那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个问题——什么情况下可以优化书中内容?

你可以先尝试自己思索一下这个问题,然后把你想到的答案记录下来,答案没有数量限制。

当你试着自己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,一方面在“激活旧知”,另一方面也在延长你的“思考线”。


白岩松在《白说》中写道:“我们读所有书,最终的目的都是读到自己。真正的阅读是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,从中找到了自己,塑造了自己;而每一本在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,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。”

所以,能对书中内容进行重新建构、优化创新的情况,其实很多。

因为你和作者有着不同的经历和见识,你在读书的过程中,完全可以用你自己的阅历和经验,去重新定义书中的内容;也可以用你的感性和理性,与书中的内容进行碰撞之后,水乳交融形成新的主张。

当你要“化书成课”的时候,也可以基于你所授课的对象,基于他们的喜好、他们的习惯、他们的经验、他们的品味,将书中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与革新。

简单来讲,你认为这部分内容有必要优化的时候,就可以优化。优化书中内容,可以不拘一格。


根据十多年来“化书成课”的经验,我总结了五种比较常见的、可对书中内容进行优化重塑的情况,可供大家参考借鉴。

第一种情况:书中给出的方法和你处理事情的思维方式不一样。

比如,有关谈判技巧的书中提到,在谈判前,要清楚的了解谈判方的筹码和目标,做到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

而你在谈判中,习惯性的处理方式是,谈判前,用心去了解谈判方的喜好点和恐惧点,以此来制定谈判策略。

这就是典型的思维方式不一样。你可以不完全遵循书中的思路来行事。

当然,如果你觉得书中的方法值得效仿的话,也可以把书中的这套方法与你自己的常用方法结合起来使用。


第二种情况:书中给出的策略、方法、步骤,需要更加细化才能落地。

比如,针对“组织经验萃取”,书中给出的萃取方案包含四个步骤,分别是:

第一步:梳理——典型场景

分析岗位和任务、萃取典型场景、梳理工作流程

第二步:提炼——相关经验

访谈技巧、引导技巧、整合技巧、提炼技巧

第三步:开发——案例手册

开发案例、岗位指导手册、工作辅助工具

第四步:设计——呈现形式

设计课程、案例手册的呈现形式,便于经验复制。

阅读完这段内容之后,你觉得这一套萃取经验的方案还需要更加细化,才能落地实施。

比如,在第一步“梳理典型场景”中,,需要识别什么样的场景是典型场景;

比如,在第二步“提炼相关经验”中,既要提炼个人的经验,也要提炼团队的经验;

再比如,在第三步“开发案例手册”中,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不同案例的分类模板;

……

你的这些思路,都可以用来对书中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充实、完善。


第三种情况:从不同角度看书中的知识点,会得出不同的结论。

你一定听过这样一段话:把每天当成最后一天来活,你就不会虚度光阴了。

有的人认为,“把每天当成最后一天来过”,这个想法能够带来十足的动力,因为你会竭尽全力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,让生命中的“最后一天”过得无悔无憾。

但另一些人会觉得,如果今天已经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了,那么我更倾向于尽情的享受生活,而不是努力拼搏,因为我希望生命中的“最后一天”过得有滋有味、放纵不羁。

你认为你的受众会如何去理解这个知识点,或者你希望你的受众如何理解这个知识,你就可以从什么角度去优化它。

第四种情况:书中描述的做事方式在实际工作中,运用有一定的难度。这时候,你可以设法把它简化。

简化的意思,是将实现一件事情的多种元素,还原为少数元素,用少量元素进行排列组合,这其实也是一个编码的过程。

编码是一种简化的过程。这种简化不是粗暴的简化,而是通过大量观察归纳,反复试错以后的一种简化。


第五种情况:书中的内容比较抽象,过于理论化、概念化,这时候,我们需要把书中的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比喻,或者转化为有体验感的活动,才能方便学员学习和理解。

当我们在分享中运用比喻时,学员的右脑就会开启,这会让学员产生丰富的联想,带来深刻而趣味的理解,同时帮助学员克服学习中的枯燥感。

再比如说,“组织边界”这个概念蛮抽象的,我们用形象化的表述,可以这样说:

它就像你整理抽屉,抽屉里面能装多少东西,一是取决于容量,这就是管理幅度;二是取决于东西是不是都有合理的摆放位置,这个对应是组织架构的设计;三是物品之间的相容程度,这个相当于组织的文化。

这样比喻就比较容易被理解。

书中有一些概念性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,这种情况下,我们可以把这些概念性的知识转化成有体验感的学习活动,让学员在体验中醍醐灌顶。

知识本身是没有生命的。只有从中提炼出体验、情感和价值,它才会形成学员独特【经历】的一部分,令学员有感而发。

如果你设计一些促动式的体验活动,让学员自己得出某个结论(不是你把方法直接灌输给学员,而是学员通过体验自己总结出来),那么,这种体验不仅仅让学员有丰富的体验,还能让学员在你的课程中,有更深入的自我探索和自我觉察。


如何才能让大脑觉得一个知识重要呢?最简单的办法,就是去【想】。

绞尽脑汁,千方百计,从不同角度、不同层面去想,去围攻它,把它拆散了,再重新组装起来。

正是这个“拆散了再组装”的过程,把我们学到的知识点,牢牢地“嵌”入到我们的大脑里。

读书最重要的永远不是“这本书讲了什么”,而是:在这个过程中,我思考了什么,想到了什么,和作者的思维碰撞激发出了什么火花——这才是读书真正的收获 。

首家按效果付费的培训众包平台

0755-83802522

周一至周五 09:00-18:00


可信网站 百度信誉,放心访问 支付宝-特约商家 网络警察